克和千克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方法初渗
1、 出示:一个大苹果、一个小苹果。这两个苹果你觉得哪个重?为什么?{你真是火眼金金,通过眼睛看大小就判断出她们的轻重了——板书“看”}
2、 出示(一个苹果和一包薯片)
那我再拿出一包大薯片,再来和它比比,哪个重?为什么?
小结出:比较物体的轻重,有时候不能光看物体的大小,还需要我们实际得来掂一掂——板书“掂”
二、感知1克,进一步渗透估量方法
1、感知1角硬币。告诉我有什么感觉?{轻}
2、小组合作找1克物品:找到这种感觉之后,同学们可不可以从桌上物品中找出和1角硬币差不多重的物品呢?{提醒:小组长维护好秩序,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
交流汇报:小朋友们找到了吗?
1)生1:乒乓球。你是怎么找的?
2)生2:花生。你是怎么找的?—{肯定学生的方法,鼓励和引导用双手对比着来掂的方法}
3)生3:一颗棋子。你是怎么找的?
3、小结:1)刚才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我们说估量两个物体是否一样重,我们可以对比着掂一掂。2)那么像刚才同学们找到的一颗花生、一颗棋子、一个乒乓球以及这个1角硬币都大约重1克。克就是今天要向同学们介绍的一个质量单位——板书“克”
4、进一步感知克:一个1角硬币是1克,那2个是几克呢?6、8个呢?小组6个、8个同学可以把硬币合起来掂一掂,和1克想比有什么感觉?那50克要几个这样硬币呢?100克呢?
结:虽然1克给我们的感觉很轻,但当100克时,就有一些分量了。
5、估量苹果重量,进一步渗透估量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找了很多1克的物品,那苹果为什么你们觉得它不是1克重呢?那你估量它有多重呢?你是怎么估量的?{与已知的物品(1克)对比着掂}我们再借用这个方法再来估量一下。生估,师揭晓200克;我们再来感受一下200克的苹果。
6、估量盐。
那同学们再来估量一下桌上一包盐有多重。{生估,定500克(可见包装)}
一包盐是500克,那两包有多重呢?板书——500克+500克=1000克 1000克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1千克,1000克=1千克
三、感知1千克
1)感受1千克。小组轮流掂一掂1千克重的两包盐。掂的时候要静静地感受,把1千克的感觉记到心里去。
2)如果1克与1千克比较,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因为要1000个1克才是1千克。
3)找1千克物品。同学们可以运用找1克物品的方法来找找桌上1千克重的物品。
交流:找到了吗?(一瓶水)
师:同学们都找到这瓶水,找得没错。但是为什么都没找书包呢?(太重)那你估量一下它有多重呢?{异组同学回答,再请同组同学回答,引出争议:同组小朋友对同一个书包有不一样的估量,同学们想想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从而引出“秤”}
四、认识秤
1)课件展示各种秤:你认识哪些?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师补充简介一般用来称哪些物品的}
2)实物展示天平介绍
3)如果要称书包,可以选择什么秤?用弹簧秤实际称量。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学习的很愉快,那你们都获得了哪些知识呢?
六、看书整理知识,完成书上相应练习
七、完成课件上的练习题。
1)改错题
2)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3)思考题:1千克的铁和1千克的棉花谁重?
4)我们说克和千克在生活中有很大用处,请同学们回去用你们神奇的手去找一找、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品。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5、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两袋礼物(重量相同,大小不一)、盐两袋(500克)、盘秤。
[学具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盐、苹果、果冻、矿泉水、2分硬币,1克的砝码。
[教学设计]
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1、猜一猜,确立标准。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怎样表示物品的轻重?导出课题:千克和克。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
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认一认,学看盘秤。(板书:千克,kg)
2、称一称,用盘秤找重1千克的物品。
3、掂一掂,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2代500克的食盐)
(2)掂一掂,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
(3)数一数,1千克苹果大约有()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个;()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4、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验证。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学用盘秤并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三、认识“克”,感受1克。
1、掂一掂,说一说,感受1克。
——导入“克”。(板书:克,g)
1)掂一掂1克的物品。(1克砝码,两分硬币。)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
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 ……此处隐藏26719个字……
教学重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准备: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160-70=504×=7×4-5=5×700=
52+48=7×500=78-49=
二、教学设计:
(一)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教学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三、巩固练习
基础训练: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板书设计
千克的认识
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
千克(公斤)KG
17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四、作业设计:
我会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用秤()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做单位。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15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3页和练习二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难点: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电子课本、天平、2分硬币、食盐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2.揭示课题,随之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2)学生独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静静感知1克。
(3)集体交流:互相说一说感觉,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
2.教学例2。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理解“净含量”,明确克与千克的关系。
(3)学生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静静感知1千克。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会认读各种秤。
三、巩固应用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页和第103页的“做一做”,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g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1千克=1000克
千克kg两袋食盐重1000克,即1千克。
作业设计
1.练习二十的第1—4题。
2.填一填。
(1)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作单位,它用字母()表示;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作单位,它用字母()表示。
(2)一只羊重40(),一个气球重5(),一瓶洗洁精重1(),一个汉堡重100(),一个西瓜重5(),一本书重210(),一盒牛奶重250(),一只小狗重4(),一瓶墨水重100()。
(3)2千克()20xx克800克()1千克5千克()4900克
2500克()3千克6000克()6千克4千克()4200克
9200克()9千克()8800克
学案设计
1.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
2.学习例1。
(1)独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静静感知1克。
(2)集体交流:互相说一说感觉,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
3.学习例2。
(1)理解“净含量”,明确克与千克的关系。
(2)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静静感知1千克。
(3)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会认读各种秤。
4.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页和第103页的“做一做”。
教学反思
克与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本节课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设计了猜、掂、称、说、体验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中,从不同的角度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概念,并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即进率。本课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和趣味横生的练习,使课堂层层深入、高潮迭起。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