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草莓》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2 12:10:16
《草莓》教学设计

《草莓》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草莓》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草莓》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分草莓”及“试一试”、“算一算”、·练一练”练习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平均分数目较大的物体,引导学生经历的试商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

  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下面的认知基础,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对被除数数目较小的余数的除法,能较快的求出结果,并学会了竖式计算。这节课的重点是:当被除数稍大一些时,如火热借助惩罚口诀进行试商,这个问题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探索中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重、难点与关键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忆:余数要比除数小。

2、10÷5 16÷5 18÷5 20÷5 22÷5 25÷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学生练习完毕,引导学生对以上小题进行分类,并请学

说一说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引导学生按余数的情况分成两类。

有余数的算式:( ) 没有余数的算式( )

  二、探索新知

1、探索试商方法

课件出示课本第5页“分草莓”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2)指名回答,板书: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指名口答。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以商6。

(6)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2、再次组织小组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认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3、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4、应用试商的方法填空:课本第5页“试一试”。

(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6页“练一练”的第1 ~ 5题。

学生先独立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认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1.( )里屉大能填几9

( )X 5<44 8x( )<57 ( )X 6<41

9X( )<53 ( )x 4<31 60>( )x 7

2、用竖式计算。

20÷6 33÷5 63÷8 41÷7

75÷9 52÷7 38÷4 67÷9

3、解决问题。

43个排球,每7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板书设计:

分草莓

把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还剩几个?

55÷8=6(个)......7(个)

答:每个盘子放6个,还剩7个。

《草莓》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有余数除法》学生对于除法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有余数除法,在探究中理解有余数除法,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究除数与余数的关系,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名称,并且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关键: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课件、挂图等。

现实生活的联系性。

学情分析:

由于二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想象丰富,求知欲旺盛;学习责任感不断增强,但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自尊、自律等积极心态,是他们通过思考,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也是教师需努力和强化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6÷8 18÷8 21÷8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师: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分橘子的问题,学习了用竖式计算除法,

2、如果把板演的数21换成55,你会做吗?(出示分草莓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还剩几个?

3、探究试商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2)指名回答,板书:55÷8师过渡语:面对要分的数目比较大,当我们再采取一次一次的分,继续利用学

具来分是比较麻烦和困难的,那怎么办呢?

(3) ……此处隐藏13626个字……本文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表达了光阴易逝、时不待我的感慨。

学生活动

1、回答:对比关系或第五段是对第四段的否定,“朝霞变幻”和“似水流年”就代表时间。(学生谈他们自己的看法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2、可以用书本上的话回答,也可以自己概括,但一定要恰当。

3、回答:时间改变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六月的气息”是指青春岁月;第六段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和留恋。

(五)本课小结

本课通过对一颗晚熟的草莓的联想,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的生活感想,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岁月的留恋和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本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一颗草莓有感而发,层层深入,展开联想;通过对六月和九月的细微差别,联想到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不同,由此表达了对青春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感慨。通过学习本文,应该让学生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勉励他们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发愤学习,热爱生活,全面提高自己。

《草莓》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品读,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2、学习运用象征的手法表情达意。

方法与过程:

1、在朗读、感悟中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由物及人,抒发自己的感情。

2、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引导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

1、通过品读课文,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

2、感受文章构思之精,作者的写法之妙。

教学难点:

1、通过品读,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2、引导学生体味生命中的“变”,感受文章所蕴涵的人生意义。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前赤壁赋》片段导入。

(苏轼由自然界的“水与月”联想到人生的“变”与“不变”,目的是寻求心灵的解脱。外国有位作家由田野的“草莓”也联想到人生的“变”与“不变”,我们一起来品读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草莓》)

二、品读课文1—3段,初步感悟。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找出描写和议论的句子。

1、是什么把作者的思绪由九月带到了六月?

明确:一颗晚熟的硕大草莓。

2、六月和九月的乡村有何不同?

明确:六月:树木翠绿天空湛蓝空气芬芳

《草莓》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的联想和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的象征手法。

2、体味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的深刻哲理,珍惜过往,正视未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体味生活中“变”的人生况味。(重点)

2、理解不同时节的“草莓”的象征含义和联想的运用。(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1、布置预习,课前让学生自行查阅解决有关文学知识,如作者、体裁等。课上先理清全文思路(或构思),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2、通过问题设置带动学生通读全文,把思路,进而体会全文联想的巧妙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草莓》这个题目,同学看看可以写一些什么类型的?

可能有同学会认为《草莓》是托物言志的散文,或是赞美“草莓”的咏物散文,或是单纯的一篇说明性……

伊瓦什凯维奇的这篇题为“草莓”,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作者通过这篇主要想表达什么主题思想?

明确:“草莓”只是引起作者情感波澜的触媒,作者的意图是借“草莓”这一自然界的变化,阐明对人生的变化的感悟。

二、整体探究主旨

学生通过复读思考,自由讨论。

明确:1、自然与社会都处在无时不在的“变”的过程中。“不变”是错觉,“变”是必然。对青春易老,岁月易逝有赶上悲叹。(表层)

2、通过展示人生四季的不同风景,写出时光赋予生命的不同色彩和形态。作者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更有对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的喜悦,珍惜过往,正视未来,是作者寄寓的生活哲理。(深层)

三、围绕问题,品读课文

1、问题:一颗普通的草莓怎样引发作者想到自然的变化,再由自然的变化想到人生的变化?(思路探究)

( 提示:也就是说,它们有着某些共同之处和联系,可联系文本解读。)

2、问题:为什么以“草莓”为题?六月草莓与九月草莓的象征含义是什么?(主旨把握)

3、问题:开篇为什么不从草莓起头,而渲染“夏意正浓”?结语的作用(表达效果)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表达效果示例)

……

1、明确:这是一颗晚熟的草莓,在它身上融合着“不变”与“变”的因子,“不变”是因为它带有六月的香甜芬芳,“变”是因为它拥有九月的成熟,与“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已有所不同;

由草莓的“不变”与“变”,联想到自然中六月与九月的“不变”与“变”,抓住树木、太阳、天空、空气、鸟儿以及人们的欢笑,“但”字突现自然界的“不变”与“变”;由自然界六月与九月的“不变”与“变”联想到象征着人生命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季节——春季和秋季,由此想到人生的“不变”与“变”:“不变”的爱好、思想、感情等美好的时光和回忆,“变”的是与“青春时代”不同的空气、时光以及时光赋予的不同的人生——心性和容颜、思想和情感、思虑、生活、经验、信仰和理性。作者通过这种联想,领悟到“变”是一种永恒,对过去应该珍视,但更要正视未来,因为生命成长的希望在前面。

2、明确:最后一层意思:六月的气息“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香味浓郁的六月草莓象征着生气蓬勃的青春时代,寄托着作者对过去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成熟的九月草莓象征一种日益丰富成熟的人生,它失去了以往的一些外在香味,但含在嘴里让人越品尝越有滋味。

3、明确:开篇“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给人以“不变”的幻觉,其实从秋天的成熟也暗示了“变”,暗示大地每时每刻都在更新。与下面意外的发现“晚熟的硕大草莓”的“变”形成回转的笔锋

在结构布局上,结尾的设置给人一种节奏感,尺水兴波,对景物特征的细微描写增添诗情画意之美,回味寄寓的生活的哲理——生命之“变”会给人带来不安,但唯有“变”才能让人生丰富,让生命成熟,让馨香不随时光流逝而永葆。珍视过去,正视未来吧。

四、教师结尾点评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我想起《匆匆》里的一句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杨柳枯了候,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草莓》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