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视频信息的加工》说课稿

时间:2024-08-12 12:10:31
《视频信息的加工》说课稿

《视频信息的加工》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视频信息的加工》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视频信息的加工》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教材采用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本节课是第五章第二节第三小节中的内容,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将《视频信息的简单加工》作为一个课时教学。

2、课标要求:能根据信息呈现要求,选择恰当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视频信息加工,表达主题。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movie maker的基本使用,掌握加工视频信息的技能和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体验采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视频信息加工、表达主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并能对自己和他人的创作过程和作品进行评价。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视频信息的剪辑、加工,培养学生对视频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主流的审美观;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重难点

重点:通过体验movie maker的使用,掌握视频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难点:体验视频信息加工过程,并能理解信息加工是为主题的表达服务;能正确评价作品。

二、说学情:

1、学习基础: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文本、表格、图像、音频信息加工等的基本操作,对于视频信息也有了感官上的了解,但对视频信息加工技术接触较少。

2、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是视频信息加工过程较为复杂,真正让学生动手去完成一段视频的加工,学生不一定会积极完成。

三、说教学思想及策略:

本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学习和帮助学生学习”。给学生提供资源包(包括素材、任务帮助、学习导航),让学生自学,在学的过程中不断启发诱导学生,根据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点评,对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精讲;一切教师活动,都为学生学服务,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即将上映《超级战舰》预告片,问同学们想不想看这部电影?为什么想看?有没有从技术的角度看过视频?

设计意图:由于信息技术课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感兴趣的计算机在面前,有时候学生常常会自己玩自己的,注意力无法集中;这里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并形成思考,为本节课难点如何让技术为表达主题服务、如何正确评价视频埋下伏笔。

(二)探究新知:

通过教师讲解、发问,让学生了解必要的知识点:一般视频包含元素、制作视频一般流程、视频制作软件以及本节课学习软件。

设计意图:学习必要的视频加工知识;在讲解新知的时候紧扣难点,如视频中的元素或流程是不一定都包含的而是根据表达需求自主选取。

(三)体验自学:

根据提供素材和帮助文件自学movie maker的使用。

任务一:制作春色怡人风景欣赏

主要涉及视频导入、将素材添加到时间线、添加过渡效果、制作片头、导出电影。

任务二:林书豪精彩表现(制作林书豪投三分球的慢动作)

主要涉及视频导入、将素材添加到时间线、剪裁(拆分)、特效制作、制作片头、导出电影。

设计意图:

①通过把握实时讯息和学生兴趣选择素材、提出任务,有利于任务完成;

②充分考虑学生能力水平个体差异性,提出不同难度任务。先体验,让学生了解哪些自己会、哪些自己不会,提高演示时听讲的针对性。

(四)演示教学:

演示任务二,并对通过自学反馈出来常见操作失误进行详细、有针对性的讲解。

设计意图:自学、反馈、交流,达到提高的目的。

(五)完成任务:

完成自学过程中没有完成的任务,已经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提升视频品质,比如添加字幕等,并要求上传作品,鼓励学生讨论,协作。

(六)评价交流:

在上传作品中找到有针对性的作品,可以是优秀的,可以使反面的,进行引导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完成学习导航中的评价表。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技术的价值,视频的加工不是为了加工而加工,而是让加工为表达主题服务。

(七)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内容回顾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五、说反思:

(一)、教师作用的体现:时时刻刻都为学生服务,但不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存在;

(二)、对技术的思考:本节课全课主要都在体验过程和引导分析,我觉得高中的信息技术现在越来越不要求学生必须要对某项技术或软件掌握的很深入,所以我在上课时,总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在体验中认知。

谢谢各位评委!

《视频信息的加工》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雅宝学校高中部的老师,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老师》,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本节课内容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的第五章第二节第二小节《视频信息的加工》部分。属于多媒体采集和加工范畴的内容,这章多媒体的采集和加工分为三种:音频信息、视频信息、图像信息,本节属于视频信息的部分。是信息素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本来第二节为视频信息的采集和加工,根据我们学校的设备以及现况,我们将视频的采集和加工分成两节进行学习,在上一节学习视频信息的采集,我带领学生用摄像机或手机进行视频信息的采集,这一节将采用上节的成果,将其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本来教材上所用到的软件是premiere,但是由于该软件实在过于专业与复杂,且多为英文版本,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软件的普及性,决定采用更贴近学生实际的会声会影软件进行教学。教材里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考虑到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以及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视频美化这一提高性内容来教学。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会用会声会影对视频信息进行加工,掌握视频的截取,合成,文字、滤镜、声音的添加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六个任务进行学习驱动,并穿插自学法,让学生学会视频的导入,截取,合成,字幕添加操作,能用图像、文字、声音合成一个新的视频来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视频制作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和探索的学习态度;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作、创新能力。通过对作品的审美、艺术性及其感染力来感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视频进行剪辑合成上。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放在如何对视频进行美化上。

二、说学情,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在一系列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自主完成较高要求的学习任务,喜欢挑战性的任务,但是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因为信息技术课在高中时期不属于高考科目,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动力基本来源于兴趣,因此,在讲课过程中,要不断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加师生之间互动以及用提高性挑战性的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说教法。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为目的。强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根据以上思想,分成四点:1、我们学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计算机软件的接受水平存在不同的层次的差异,因此在教法上,分成两步走,第一步,对于基础的内容我采取教师示范法,然后用随机点名软件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既便于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调动课堂气氛;第二步,提高部分,要求学生看微课视频自学,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进行掌握;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要求他们去教授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尽量让学生去“教”,“兵”教“兵”,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他们相互促进,互相影响,达到共同进步。2、任务驱动法,利用由易到难的任务驱动他们去完成,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新课内容,解决重点难点。3、引导法,通过提问,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总结方法。

四、说学法。我所教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浓厚的兴趣,但是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一情况,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具体采用如下方法:1、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2、讨论法能充分活跃课堂,达到全体学生都参与的效果。3、自学、探究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好习惯,鼓励学生思考探究,独立操作尝试,并自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其从“学会”转化为“会学”。

五、说教学过程。

1、激情引趣。播放《我的老师》视频,该视频是上节课带学生用摄像机采集的自己班上教师上课的内容编辑而成。里面的多媒体信息包括四位教师的上课视频,配上音乐,文字,加上其他美化的功能。学生对自己上节课所采集的视频信息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和关注度,做好的视频一播出,立马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新问题自然就出来了。对学生提出疑问:这样的视频片段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并回答问题,明确学习任务:学习使用会声会影进行视频信息的加工。

2、进行基础任务的教学

对于一个软件的教学,首先要为学生介绍这个软件的操作界面和基本操作方法。以前学过其他的软件,其实都是相同的,让学生观察这个操作界面,提出问题:<1>作品里存在几个多媒体要素?<2>这些多媒体要素的编辑位置在哪里?<3>视频要怎么合成导出?让学生分成八个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自行探究,充分运用探究法,解决问题。然后通过给小组加分的形式促使小组积极发言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对此进行总结。讲解时分两块,一是各媒体要素在哪里编辑,二是怎么编辑。在讲解的时候对于操作步骤一定要分点进行介绍,语言必须简洁精炼,因为我们的计算机操作课不同于理论课,表述的语言必须能让学生有效记忆,学生会操作,不会出现记得第一步不记得第二步的情况出现,才能达到讲课目标。因为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对于教学中的重点任务:视频的剪辑和简单合成,我采用教师演示法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手段最为直接,能够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学会。只有都会了,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下个内容的教学。

任务驱动法:任务一:选择几位你喜欢的教师,将他们的视频进行剪辑,要求:每位老师20秒即可。并进行修剪,留下最好的画面。任务二:添加字幕,老师,你辛苦了。任务三:将视频合成,保存为mp4格式。学生操作时进行巡堂。学生基本完成后,用随机点名软件来抽查学生上台演示,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操作中出现的小问题,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把课堂气氛烘托起来,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进行提高任务的教学

展示学生的作品,和老师的作品形成对比,提出问题:1)哪个更漂亮,内容更丰富?

2)两者之间的区别:多了什么?少了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带领学生主动学习,进行探究,将“学会”变成“会学”。

自学法,合作法:任务四:学习转场效果的添加,使三段视频更自然美观的融合在一起;任务五:给自己的视频添加滤镜效果,让自己的作品显得更加的丰满,突出主题;任务六:给自己的作品添加喜欢的音乐,形成完整的声色俱全的作品。这三个任务我让学生通过微课进行学习。现代教育手段多种多样,充分运用到课堂能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新课标提倡让学生自学,为了能让他们更好的学习运用了微课课件。本课一共六个学习任务,一共四十分钟的教学时间若一直采用教师示范法,讲法单一枯燥,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分散,学习效率低,且气氛不高,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而运用微课进行学习不仅适合学习程度低的学生,同时也适合学习程度高的学生。对于程度较低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反复学习,再进行实践。而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他们很快就会完成学习任务。这个时候请提前完成任务的同学到黑板的加分栏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让他们作为小老师,和老师一起巡堂,为大家解决问题。这样做有三个好处。首先,学生之间肯定更加熟悉,更有亲和力,有些学生平时不敢向老师发问,从而导致在学习中会存在遗留问题,影响将来的课程学习。而对“小老师”则不然。他们的关系更亲密,那么肯提出的问题的学生更多,将来遗留的问题就越少。

再者,一个老师不能快速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很可能打击到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而“小老师”的出现则增加了课堂问题的解决效率,能使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到提高。最后,对于自高奋勇充当“小老师”角色的同学,则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他们能发现更多的问题,从而更加熟练的掌握会声会影的操作。

4、作品欣赏。

讨论法:利用电子教室,展示典型性的作品,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大家一起来发现存在的不足,和做得好的地方,发现不足之处,教师进行精讲。例如:某些同学的滤镜效果用了万花筒,导致根本看不清视频中的老师,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采用能合理突出主题,适合我们的题材的滤镜进行加工。某些作品的声音结束得过于突兀,我们可以采取淡出效果。这种学生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的方法,使学生全部投入学习讨论中,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这种学习模式很有氛围,有助于突破课堂黄金15分钟,不断将学生会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然后学生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作品修改。

5、课后任务布置:要求学生回去做一个作品,主题是《我的家》,用会声会影这一软件来将家里的照片做一个作品,展示家庭成员的风采。因为信息技术课一个星期只有一节,因此,巩固掌握的知识很重要,布置一个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他们也感兴趣,并且能够学以致用的任务是关键。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完成。

《《视频信息的加工》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