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雾凇说课稿

时间:2024-08-12 12:10:48
雾凇说课稿

雾凇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雾凇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雾凇说课稿1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读书实践中来。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的陶冶思想情操。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选的文质优美的佳作,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方能领悟到文章的真谛,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二、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位置及作用。

《雾凇》是四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其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这篇文章,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了解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能在朗读解读中了解雾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雾凇的奇异景象,并为之赞叹、陶醉。

2、激发学生探索自然景观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感悟吉林雾凇的奇观,了解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所以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2)赏析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带领学生赏析文章是本堂课的重要方法。

四、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使课堂讲解显得思路清晰、提示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教学程序。

教学拟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进入情境赏雾凇。

1、观赏课件,说感受。多媒体,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了雾凇的特点,媒体中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接着再指导学生多媒体,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了雾凇的特点,媒体中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接着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感受认识雾凇“洁白晶莹”的色彩美和“银光闪烁”的光泽美,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这种美。

第二步:朗读探究析雾凇。

1、全班交流:

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句话:“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研读,归纳形成雾凇的两大条件:(1)饱和的水汽;(2)遇冷凝结。

2、那为什么吉林松花江畔会出现这一奇观呢?交流:(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有关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要清楚地说出吉林雾凇出现奇观的两个条件:一是大量的水从水电站流出,温度在4℃左右,松花江上面有“过于饱和”的水蒸气;二是夜幕降临后,气温骤然下降到零下30℃,完全可以把过于饱和的水汽凝结。)

3、讨论雾凇形成过程的缓慢、轻柔。

让学生通过一遍又一遍不同形式的朗读和对重点词的分析,学生不仅很快弄清了吉林雾凇形成的过程,解决了课文难点。

第三步:个性表达赞雾凇。

1、边放录像边范读第三自然段。图像与音乐的和谐组合,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学生看着生动的动态画面,自然会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体会。

2、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的呢?

3、让我们一起漫步在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齐读第三自然段)

总之,整个教学设计是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把学生放在首位,关注学生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言语智慧的滋养,享受学习语文所带来的愉悦。

雾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雾凇》一文,作者以优美形象、正确精炼的语言,刻画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独特壮美,科学简便地形容了雾凇形成的缘故原由和颠末,字里行间流露作者对雾凇、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凭据新课标理念,联合我班学生的现实环境,我订定了以下教学目的: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

学会本课9生字,明白由生字构成的词语,能联合详细语境明白词语。明白氛围中的水汽遇冷会结成霜花这个科学知识。

2.本领目的:

通过寓目电视录象,阅读课文,能分析归纳综合出雾凇形成的条件及颠末,造就和进步学生的视察分析本领,造就学生的阅读归纳综合本领。接洽课文内容进步学生的想象本领。

3.情绪目的:

通过语言笔墨感悟吉林雾凇的独特优美,引发学生喜好雾凇、热爱大自然的头脑情感。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目标1、2两点,通过观看录象,阅读课文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和经过。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则是教学难点,特别是能准确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诗的含义。我将借助多媒体使学生直观的感知雾凇的壮观。引导学生赏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让学生感悟雾凇的奇特美,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咀嚼,读出滋味来。

下面是我设计的三个教学环节:

一、紧扣心理,吸引学生,调动师生情感。

《雾凇》我分两个课时去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整体感知,学习课文生字词,引导学生了解雾凇的美和多。到第二课时,我复习引入: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让我们美美地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这时学生学了一节课,刚刚观赏到雾凇的奇特和美丽,心里肯定早已迫不急待,我就抓住他们这一心理与学生交流:看着这样的雾凇奇观,你不由产生怎样的问题呢?我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把师生的感情逐步地拉近,学生很自然地说出: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吉林为什么能形成这么美的雾凇呢?整节课中我就围绕着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

二、合作探究,品词品句,情感体验,突破重难点。

接着,我就顺着学生意愿:好,下面我们就来认真学习课文第二段,快速默读第二段,思考:哪句话概括写出了雾 ……此处隐藏8390个字……

以学生的积累训练导入课文,抓信一个“奇观”,教师又施以启发性的小结、提问,诱发学生学习课文,想欣赏吉林雾凇的好奇心。

配乐播放四大自然奇观的精美图片,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入观察雾凇的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催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赏读过程中的雾凇风光片的及时展示。再现课文情境,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晶莹剔透的松花江雾凇之中,对雾凇的赞美之情得以进一步的升华。

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尽情抒发雾凇的赞美之情。

教师以充满感情的课堂环节衔接语,激起学生心中感情的荡漾。

这样,以朗读感悟为主线,以多媒体课件渲染朗读气氛为辅助线,创设了一种唯美的课堂情景。

㈡注重学法的指导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探索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因此,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训练环节:

采用指导读第1自然段——师生共读第2自然——独立自学习第3自然的迁移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学习写景文章的“一找;二划;三体会;四朗读”的阅读方法,自主自得地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以读范句→补充完整语句→独立说句的层次训练,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使学生在有模可仿之中,学会举一反三。

注意课堂上学法的及时梳理与小结,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学法的步骤。

㈢注重读写结合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见缝插针”,在学生理解了课文表达方法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量的片断练习,实现读写的迁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多种手段让学生欣赏吉林雾凇,感受雾凇的美之后,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已油然而生,极想淋漓尽致地抒发一番。此时,我便不失时机地推出《千姿百态的雾凇》的写作训练,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㈣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世纪之声,也已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针对本课的特点,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圈、划、读、背、想象、质疑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欣赏能力。

用上“神秘、轻轻地、令人心醉”,说一句比较通顺的话描述雾凇,进行说话及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

按要求找、划出描写雾凇的词句并进行赏析,是典型的语言文字训练形式。

模仿例句,发挥想象进行造句练习,加深学生对文中关联词的理解,并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这一目的。

“默读→有感情地读→表演读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课文语句的循序渐进的理解过程。“个人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的多种形式的替换变化,则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七、教学过程的设计

㈠导入:

1、师出示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问:这是古人用来描述什么景物的?

2媒体揭示“四大奇观”。

同学们,吉林雾凇是充满神秘的,吉林雾凇是令人心醉的。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观察这令人心醉的雾凇好吗?

《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阅读思维。在这里,我通过媒体创设一种唯美的形象暗示,来美来激发儿童的阅读期待。

㈡细读课文,品味精美。

第一自然段

⒈教表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要求学生认真听、潜心感受雾凇的美,边欣赏,还要边想想:这段课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雾凇景象之奇特?在关键词下加点。

⒉(引:吉林雾凇有什么特点?现在,我们再回过去细细地欣赏欣赏。)

⒊学生自由读划。

⒋议:刚才,我们欣赏了吉林雾凇的美,请你说说,你发现了哪些美?抓住关键词说说你的感受。

(结合练说:吉林的雾凇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⒌媒体播放吉林雾凇,渲染朗读气氛,引导朗读背诵。

⒍教师小结: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学法)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促进儿童心理品质、智能及个性的和谐发展,为此,情感不不可缺少的。我先以情激情,用表情朗读来感染儿童的情绪,再运用媒体烘托,营造朗读气氛。我以为,一旦儿童的认知活动伴随着情感,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主动深刻。

第二自然段:

⒈略读浏览,划出一句概括地写雾凇怎样形成的句子。

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雾凇形成的条件哪些?

动画演示。

⒉质疑,引导探索阅读:读了这句话,你产生了什么想法?

⒊小组合作,阅读讨论,探索解疑。

⒋交流赏读:

雾凇形成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神奇美?这一过程可分为哪几步?

⒌小结:吉林雾凇是美的,它的形成过程具鬼斧神工般的造化美,作者通过哪些关键词来表示这一过程的呢,用你的话来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⒍进一步归纳学法,导入第三自然段。

雾凇,对南方的孩子来说是陌生的。它的形成的复杂原因对儿童来说就更抽象了。李吉林老师说:“儿童往往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我先通过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现雾凇多姿多态的迷人美,为学生构建形象,再主学生自主质疑,然后合作学习,从语言文字中去感知形象,建成构形象,这样就唤起儿童的形象思维的共鸣。而在学法上,先让学生略读浏览,抓住概括句,借以培养略读浏览能力,同时又抓住了主旨,一石二鸟;顺此,由前面的老师带着学习,到这一段的放手学生探索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激活了学生探索创造、合作研究的意识。

第三自然段。

⒈媒体展示雾凇的全景、特写。

⒉自读第三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去发现、欣赏、表达美。

⒊拓展阅读《白雪送武判官归京》。

⒋练说:以“千姿百态”为中心词赞美吉林雾凇。

这一段,我则采用以景(录像)激情,以读抒情,以说以写激共鸣的方法。拓展读古诗,是学生阅读期待心理的自然,是文中美景的顺延;说和写是情至所致,是对课文生活化的还原。

⒌总结全文。

⒍布置作业。

至此,课堂教学过程结束。

八、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篇板书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将文中作者的思维路线、重点词语线和感情线,三级交叉,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从而辅助于教法的实施和方法的落实,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标性原则,有序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和条理性原则等。

板书设计:

景象美十里长堤银光闪

温水布雾

雾凇成因奇雾笼万树

层层包裹

诱人赞春风梨花

《雾凇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